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航海国际 > >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海神(上)
2007-06-19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林黙

  老家福建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诞生地,同时也是在沿海地区广为流传的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一家人总要一起渡船到湄洲岛上敬香祷告,祈求在生活和事业的顺利。在没有电视没有电影的小时候,到庙里去听老人讲妈祖的传说故事也一直是同龄人的一个极好的兴趣。

  林默娘的传说

  在历史上,妈祖是确有其人的。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民间走出来并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据《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载:姓林,名默,也叫默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的一个渔村,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去世,时年28岁。

  妈祖从出生到去世,留下了许多动人美好的传说,这些传说在民间至今仍广为流传。如:

  林默学医

  古时候的一年秋天,莆田一带突然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瘟灾,传染之快如疾风扫落叶。一些巫婆神汉趁机搜刮民财,却不管百姓死活。看着大批的人被瘟疫夺去生命,林默心如刀绞。眼见巫婆兴妖作怪,敲诈百姓,林默怒火填膺。她立志学医,为民治病。谁知还没等她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母亲已病倒在床。

  王氏对死无所畏惧,不放心的是二十出头的阿默还没许配人家。这一天,林惟悫巡海回来,刚到房中,王氏就泪涟涟地向丈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王氏正对丈夫诉说,林默推门进来了。只见她两眼红肿,脸上还挂着泪痕。这模样可把父母给吓坏了,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阿默是个只会笑不会哭的姑娘,现在这般伤心,其中必有缘故。还没等父母发问,林默先开口了:“阿爸,我要学医,您帮我请个师傅吧!”王氏一听这话,顿时惊呆了:“阿默,你怎么又想起了这事?”

  “阿妈,不是我突然想起来的,是百姓在呼唤我呀!您不见,这些天村里少了多少人,村外添了多少坟。刚才我眼睁睁看着刘阿嫂的儿子又咽了气。他才八岁呀!巫婆骗了他家十两白花花的银子,却不能保住这小小的生命。他那么可怜巴巴地瞅着我,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我:“阿姑,救救我吧,你能下海救大船,就不能救救阿宝吗?阿姑,救救我吧!”可我……我无能为力呀!”林默说着,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哭得父母也跟着她扑簌扑簌掉眼泪。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王氏为女儿的婚事急得心似火焚,可觉得再劝她也是多此一举。所以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林惟悫对女儿急群众所急的行为坚决支持,当下答应,就是踏破铁鞋,也要为女儿寻找名师。

  正在林家父女为无处寻师发愁的时候,贤良港突然来了一位背着背篓、采集中草药的老者。他蓬头垢面,骨瘦如柴,一步三哼哼,二步大喘气。不少人见了他都躲着走,林默却把老人请到家里,请他吃饭、喝茶。林默自幼乐施善事,慈悲为怀。她请老人到自己家做客,完全是出于同情之心,万没想到,这老者原来是一位隐居深山的名医良师。他家有五个儿子,都想借他的名声大发其财,又都不愿下苦功学到真本领为百姓服务。老人为此非常伤心,一气之下,远离家乡,隐居深山,以采集百草为乐。这几年,他自感体力不支,又觉一生医术无处传授死而有憾,心里非常苦恼。想收留一个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的得意门生,又苦于人心难测,怕引狼入室。前几日,他听在山脚下停泊的船客们说,湄洲岛有个勤奋好学、乐善好施的林家小姐,为拯救百姓,立志学医,却苦于无人指点。他听了大为感动,为探听虚实,才装扮成一个肮脏古怪的病老头来岛上寻找徒弟。没想到,他一下就碰上了林默这个女弟子。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林家老少大为惊喜,林默更是激动万分,忙叩头拜师。

  自此之后,老中医就住在林家教林默学医。满腹医经,幸遇知音,师傅授课如开闸放水。久盼良师,从天而降,徒弟听课如水遇海绵。讲得不厌,听的不烦。师徒二人非常默契。过了三天,老中医说:“好,你可以给人看病了。但懂医无药,等于胡闹。现在我教你识百种草药。”说着打开了他背来的那个大背篓,从里面拿出一捆捆草药,一一讲明每种药叫什么名字,治什么病症,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采摘。最后又从背篓的底层拿出一个五寸多厚的红布包。他慢慢掀开,竟是一本手写的《医案千例》。老中医手抚书本说:“这是我一生积累的经验,也是我五个儿子想争夺的传家宝,送给你做参考吧!能让它伴你为百姓服务,老朽就死而无憾了。”

  林默双手接过这本书,又紧紧搂在怀里,激动得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深深点了点头。

  常言说,师傅领进门,深造在个人。老中医用四天时间就把自己的一辈子的医学知识灌输给了林默,她要全部吃透,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就

  神助漕舟破浪行

  妈祖信仰到了元代得到迅速的传播。这除了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外,还与元代漕运改为海运有很大的关系。元朝在大都(北京)建都之后,大都便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但还不是经济中心。京都军队、官民需要的粮食要依靠江南供应,每年要从南方用船运粮食三百六十万石。由于运河年久失修,河道阻塞,漕舟不通,粮食供不应求。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海运试航成功后,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但海路运粮风险是很大的,海上经常会遭到台风恶浪的袭击,海难时常发生。为保证南粮北调的漕运安全,只能求助于海神。这样,护国庇民的妈祖,就被人们作为漕运的保护神。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天妃妈祖神助漕运的故事。

  据说,在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春天,朝廷漕运粮船780只,装满稻谷、玉米、小麦等,自江苏太平江路太仓刘家港开洋,要运往河北直沽(天津)。船队在中途突然遇到台风,浪拍海天,波撼星辰,桅樯飘荡;护卫漕运的数千人官兵,大惊失色,魂不附体,呼天抢地。押粮官束手无策,水手和兵士们都心慌意乱,恐怕会丧身大海,无法完成天子圣命。

  当时祭祀妈祖已成为国家祭典之一。自兴化莆田,一直到河北直沽,沿海许多港口都有建立妈祖庙,海船上也普遍供奉妈祖神像及香火。民众信仰妈祖,官吏也信仰妈祖。因此,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押粮官也只好跪下恳求海神妈祖:“国家以漕运为重事,海漕以神力为司命,昔日漕运赖神匡扶,江海无风涛之虞,朝野有盈宁之庆。如今,我奉天子之命,运粮北上,今遇大风,祈求保佑漕运平安顺利,日后自当厚谢!”

  押粮官许愿还没完,即刻,天上乌云掩霭,祥光闪耀,恍惚看见空中有朱衣拥翠盖,伫立船前。转眼之间,有火光照耀桅竿上头,晶莹如虹。船上的人又惊又喜,面面相觑。没多久,风平浪静。

  此时,七百余艘飘流四散的粮船,正在准备集合。他们边整理篷索,边解缆向前推进,又听见空中有人在大声疾呼:“可向东南孤岛暂泊!”押粮官听见了,半信半疑,不敢不令回航。可是,水手们认为,这是妈祖在天上发令,就不约而同地撑船向东南孤岛靠拢。不管三七二十一,暂时要停泊在那里,以便修补和休整。

  正当七百余艘粮船驶进东南孤岛南澳,全部抛下船 ,大海上狂飚马上发作,暴雨有推山倒峡之势,迅猛异常。船上的水手和士兵们互相安慰说:“若不是妈祖神灵指示,我等都在龟宫蛟窟了。”

  第二天,雨过天晴,春光明媚,水道无虞。粮船顺利抵达直沽,把粮食交卸官府仓库,平安返航。

  神助漕运,化险为夷。中书令奏请朝廷,天妃妈祖有“护运之功”,奉旨赐额曰:“灵慈”。并命翰林院拟就祭文,到沿海各地天妃宫致祭,还遣官驰传备礼专程到湄洲祖庙特祭。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hhsj.17173.com/xinqing/xinqing.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