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航海国际 > >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海神(下)
2007-06-19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林黙

 

  另外,在《天后志》 及《天妃显圣录》等典籍中也记录着一些林默的传说。如:

  祷雨济民: 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化草救商: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解除水患: 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湄屿飞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以上这些故事大同小异,主要是有关拯救海难,降伏妖怪,却病救人,除水患,祈雨造福于民等方面。有些故事虽近于神奇怪诞,但反映了妈祖一生孝悌忠信,以慈悲仁爱为怀,除恶扬善,济世救人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感动了人们,使得人们虔诚的奉妈祖为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传说中妈祖形象

  1.形美

  民间故事中出现的妈祖的形象较之我国神话中的众女神来说,是较为端庄秀丽的,她不像西王母那样“豹尾虎齿,善啸蓬发”,也不是女娲那般人面蛇身,令人生畏,更不像麻姑人形鸟爪,使人望而却步。她身着红衣,系风雨披,“婉娈季女,全然窈窕仪型”(《天后志》)。她秀美崇高,和善可亲,是真善美的化身。

  2.神美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往来,神迹尤着,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启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在妈祖的传说中,妈祖是以一种慈母般温和慈祥的形象出现的。这一种温和慈祥里,是一种勇于助人为人排解忧难的气质。也许也正是这一种内在的神韵之美,吸引了众多的虔诚之徒。

  若要对妈祖的这一形象作一解读,我想妈祖的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人对自然力的积极征服的愿望,智慧和力量,它唤起了人们一种以自身奋斗改变和掌握自身命运的积极情绪。妈祖传说如“草蒲治病”,“化草救商”,“救父寻兄”,“乘席渡海”,“拯饥救灾”等等,几乎都贯穿着她所给人的一种自尊,自强,自救的强大信念,从而表现了人的创造活动,抗争精神,肯定了人的本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人们所追求却又极难实现的。

  中国的神话传说多以历史上真切真事为中心内容,可以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灵和愿望的直接抒写,世俗化很强,能给人以亲切感,给人以安慰和寄托,甚至给人以力量。有人说,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代人类的某种思想迷信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在这里,人们在不断的传说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赋予妈祖更多的力量,使之从一个有着特异能力的孩子变成了母仪天下的天上圣母,济世救人的海上女神。

  渐变:由人到神

  对妈祖的传说进行稍微的排序分析可以发现。在传说的流传过程中,妈祖的职能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妈祖起初是湄州屿的地方神,移居大陆以后成为海神。后来妈祖在沿海和岛屿居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日益深远,妈祖的职司日益扩大,逐渐成为万能之神。

  1、保护航海

  在这里,妈祖是司职海上安危的使者。她用神奇的巫术,使遇难船舶转危为安。在民间的神话传说中妈祖一直是尽职的航海保护神。

  2、布雨抗旱

  在这里,妈祖司职勾通天地风雷的使者。遇到干旱,村民祭祀妈祖、祈求降雨、妈祖施法布雨;雨水多涝时,人们也向妈祖祈求天晴。

  3、求子保婴

  妈祖被沿海居民当成主宰一切的神灵,其中也包括生育崇拜方面的内容。不育妇女必前往宫内祭天妃,并且还要“拴娃娃”,祈求早生子女。信仰者常称妈祖是“天上圣母”,其含义不仅带有忠贞节孝的典范,而且还有生育女神的意义,因此有许多虔诚的信徒,一旦遇到疾疫也祈祷妈祖医治,认为妈祖有驱疫之术,能灵丹救人。

  4、主宰战争胜负

  传说妈祖神通广大,在战场上屡显神威,成为人们在战争中的一种精神依托。宋代福建沿海战乱频繁,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往往就求助于妈祖保佑。不过这种战神职司,基本是历代统治编造的,并且借助妈祖来镇压农民起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职能的不断扩展。有一个前提,是人们对妈祖的绝对的虔诚和信仰。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对妈祖的职能的扩展,使自己更多的希望有所寄托再加之统治者为实现自己的意志而进行的推崇。如此,经过了上千年,便出现了这般十全十美似乎万能的妈祖。

  结语:

  作为一位平常的民间女子,妈祖短暂的一生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伟业,也未留下什么着作,更谈不上什么思想体系。但人们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为她编造了许多具体生动乃至于神奇的生平事迹,把她塑造成为一位聪慧灵悟、热爱劳动、慈悲博爱、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这反映了人们对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的肯定、赞赏与追求。这也是妈祖信仰与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以如此久远而广阔地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因为妈祖文化中蕴涵着这类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所以历代都对其教化功能加以重视、加以发挥。如,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说:“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又如,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道:“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更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前**曾拍有一部关于妈祖的电影,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是宣扬古代的一个英雄女子。其推介词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妈祖是一个女孩子,她只不过活了二十九岁,既没有做过大官,更没有发过大财,她的短短一生的事迹,只是‘孝亲’与‘助人’两事,竟能博得后世如此的崇敬,在历史上多少政治风云人物,后世无人为其主祠崇敬,原因是政治上的表现往往与人民没有直接关系。妈祖的表现是普遍性的,群众性的,是与人民,尤其是以海为生的人,有直接密切的关系的,就社会教育观点来说,妈祖的事迹,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伦理教材,是更应当格外的重视的了”。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hhsj.17173.com/xinqing/xinqing.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